明窗延静昼,默坐息诸缘。
聊将无穷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于今醒心然。
炉香袅孤碧,云缕飞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薰性无变迁。
应如水中月,波定还自丸。
形式:古风翻译
明亮的窗户延长了宁静的白天,默默地坐着,放下一切杂念。随意地让无尽的思绪寄托在这缕袅袅升起的香烟中。那时修行的戒定慧,都是上天人间的美妙供养。我难道不清醒吗?如今却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炉火中的香烟袅袅上升,像云丝飘散数千丈。我悠然地升入空中,又随风轻盈地飘回。世间的事物有生有灭,熏陶人心的特性却永恒不变。应该像水中的月亮,水面平静后,月影依然圆满。注释
延:延长。静昼:宁静的白天。默坐:静静地坐着。诸缘:各种杂念。聊将:随意地寄托。丸:圆满的圆。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烧香》描绘了静谧的室内景象,诗人利用烧香这一日常活动,寄托深沉的思绪。首句“明窗延静昼”展现了明亮窗户下白天的宁静,诗人独自静坐,排除杂念。“聊将无穷意,寓此一炷烟”表达了通过袅袅上升的香烟,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和情感寄托其中。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修行生活,那时戒定慧三学并重,对人天都有深远影响。他自问虽然现在看似清醒,但内心深处是否仍有不清明之处,这表明他对心灵净化的追求始终不渝。
“炉香袅孤碧,云缕飞数千”细致描绘了香烟升腾的动态画面,如同云朵般飘渺,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香烟的升腾和消散象征着世间万物的过现无常,而熏染人心的佛性却恒久不变。
最后两句以“应如水中月,波定还自圆”作结,比喻香烟在水中的倒影,即使波纹荡漾,月影依然清晰可见,寓意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不受外界干扰,如同明月在心中,恒常如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烧香为媒介,探讨了心灵的静修与世俗生活的对比,以及对内在平和与智慧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