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
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
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
形式:七言律诗押[微]韵翻译
自从变得娇痴后便一直依靠他,一起看到杨花飘落了七次。珍贵的玳瑁床如今空空如也,收拾起枕头席子,琵琶的弦断了,只能独自倚靠屏风。人世间再美的梦境也无法进入,泉下的世界没有家,又哪里算是归宿呢。墓地上少些啼哭,留下眼泪,明年的寒食节再来哀伤地洒满衣裳。注释
娇騃:形容人幼稚无知,这里指年幼时的情态。杨花:柳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玳瑁床:以珍贵的玳瑁壳装饰的床,象征富贵。收枕席:收拾床铺,表示人去楼空。琵琶弦断:常用来比喻音乐中断或情感的失落。倚屏帏:依靠着屏风和帷帐,形象地表现出孤独和哀思。泉下:指阴间,死亡之后的世界。坟上少啼:减少在墓地的哭泣,暗示哀痛不能持久。留取泪:保留泪水,意味着内心深处的哀痛无法消除。寒食: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冷食,以示哀悼。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亡者的哀悼之情。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这两句描绘了与亡者共同度过的时光,娇騃指的是夫妻或情人之间的亲昵关系,而“共见杨花七度飞”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这两句通过对家具和乐器状态的描写,传达了亡者的不在和诗人独处时的凄凉气氛。玳瑁床指的是精美的床榻,而现在却空无一人;琵琶弦断则是乐声中断,倚屏帏增添了一份孤寂。
"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思念之深和无法释怀的哀伤。人间的梦想现在显得遥不可及,而泉下则暗示着亡者安息的地方,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那里并非可以归宿的地方。
"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和对来日的预感。坟上的花朵(或指墓地)吸引着诗人的泪水,而到了明年,即将到来的寒食节气氛也让人感到悲凉,衣服上沾湿的可能是泪水,也可能是露水,增添了一份凄美。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亡者的深切哀悼和无尽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