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在三峰最上头,上头高处更高楼。
都将万壑千岩景,堆作双溪叠嶂秋。
晚雨才收山尽出,暮天似水月如流。
敬亭堪喜还堪恨,领得风光揽得愁。
形式:七言律诗押[尤]韵翻译
州城坐落在三峰之巅,峰顶之上还有更高的楼阁。万千山谷和岩石的景色,被堆积成双溪重叠的山峦秋色。傍晚的雨刚停,山峦全部显现出来,暮色中的天空像水,月亮如流水般流淌。敬亭山令人欢喜又令人遗憾,它饱览了风光,也承载了人们的忧愁。注释
州: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峰:山峰。楼:高楼。万壑:众多山谷。千岩:无数岩石。景:景色。双溪:两条溪流。叠嶂:重叠的山峦。晚雨:傍晚的雨。暮天:傍晚的天空。似水:像水一样。月如流:月亮如流水般移动。敬亭:地名,指敬亭山。堪喜:值得欢喜。堪恨:令人遗憾。领得:领略到。风光:风景。揽得:承受得起。愁:忧愁。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中秋前一夕雨中登双溪叠嶂已而月出二首·其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的喜悦。开篇“州在三峰最上头,上头高处更高楼”两句,设定了诗歌发生的空间背景,即位于山之巅的高楼,从这个高耸的地方可以俯瞰整个州域。
接下来的“都将万壑千岩景,堆作双溪叠嶂秋”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高度评价,将所见之景比喻为由万壑、千岩组成的壮丽画卷,其中“堆作”一词生动地形象化了山峦层叠的雄伟。这里的“双溪叠嶂秋”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晚雨才收山尽出,暮天似水月如流”两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感。同时,“暮天似水月如流”的比喻,则增添了一份动态美和柔和之感。
最后,“敬亭堪喜还堪恨,领得风光揽得愁”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他在这座高楼上,不仅欣赏到了眼前的风景,同时也带着一份难以言说的忧愁。这里的“敬亭”指的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尊崇和喜悦,而“堪恨”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峦、溪流、雨后初晴等自然景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