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形式:古风翻译
放牧的牛群在远处,环绕着村庄四面都是密集的稻谷和黍子。山坡上的饥饿乌鸦啄食牛背,使我无法在田间玩耍。进入山坡草地,牛群分散行走,白色的小牛偶尔在芦苇丛中发出叫声。隔着河堤,它们吹动树叶回应同伴,还不时地敲响三四下长鞭。牛儿们,吃草时要小心别互相碰撞,因为官府会来割你们的角。注释
远牧牛:放牧的牛群。绕村:环绕村庄。禾黍稠:密集的稻谷和黍子。陂中:山坡上。饥乌啄牛背:饥饿乌鸦啄食牛背。戏垄头:在田间玩耍。入陂草多:进入山坡草地。白犊:白色的小牛。芦中鸣:芦苇丛中发出叫声。隔堤吹叶:隔着河堤吹动树叶。同伴:回应的同伴。鼓长鞭:敲响长鞭。莫相触:小心别互相碰撞。官家:官府。截尔头上角:割你们的角。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牧童在田间放牛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诗中“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一句,就设定了一个广阔而丰饶的田园背景,其中“绕村四面”表达了田野的辽阔,而“禾黍稠”则描摹出农作物茂盛的景象。
诗人通过观察到“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的细节,展现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这里的“饥乌”指的是饥饿的乌鸦,它们啄食牛背上的虱虱,反映出一种生态链的平衡状态,同时也透露出牧童对这种自然秩序的尊重。
接下来的“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则描绘了牛群在茂密的草地上自由漫步的情景,“白犊”指的是带有白斑的牛,通过其鸣叫声,可以感受到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力与欢愉。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一句,则是牧童在放牧时对远处伙伴们发出的呼唤声和鞭策牛群的声音。这不仅描绘了田间劳作的景象,也传递出一种乡村生活中人与人的联络与交流。
最后,诗人提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则是对现实中某些权力干预的写照。这里的“官家截尔头上角”可能隐喻着某种统治力量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但诗人并没有过多地批判,而是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接受这种现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自然且充满生命力的乡村世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中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