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形式:古风翻译
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注释
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隐者:指张五。相望:互相遥望。试:一作“始”。“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归村人:一作“村人归”。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荠:荠菜。洲:又作“舟”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宁静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表达了隐者在大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接下来的"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则展现了隐者与友人共同攀登高峰,心情随之飞扬,如同鸟儿一般自由。
诗中的"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透露出在傍晚时分隐者内心的忧伤和对美好季节的喜悦。"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则描绘了一幅乡间归途图景,人们在河岸边休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用鲜明的意象将自然美景呈现给读者。最后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表达了隐者的愿望,希望与友人一同享受美好时光,共同庆祝重阳节(即秋天的九月初九,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于生活的平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