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形式:古风押[屋]韵翻译
我深爱董仲舒,沉浸在经典研读中独自沉思。他居住的地方虽然有花园,但三年未曾放眼观赏。排除了错误的学说,他的内心充满了圣贤教诲。在朝廷上提出对策,使诸子百家的学说开始收敛。注释
吾:我。爱:喜爱。董仲舒:西汉著名学者。穷经:深入研究经典。守:坚守。幽独:孤独而深思。所居:居住的地方。虽:虽然。园:花园。游目:观赏。邪说:错误的学说。远去耳:远离耳朵,表示摒弃。圣言:圣贤的教诲。饱充腹:充满内心。发策:提出对策。登:进入。汉庭:汉朝朝廷。消伏:收敛、消失。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董仲舒的崇敬之情。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学者,他注重儒家经典,淡泊名利,喜好独处。在诗中,“穷经守幽独”四字形象地表达了他潜心学术、不求闻达于世的高洁品格。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则展示了董仲舒专注于学问,对个人生活环境并不怎么关注。他可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私家园林,但即便如此,他也能坚守内心的清贫,不为外界诱惑所动。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表明他对正统学术的追求和对非正统观点的摒弃。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经典中的智慧才是他关注的焦点。
最后,“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显示了董仲舒在朝廷中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并以此影响到了整个学术界。他的思想和主张如同一股清流,澄清了当时混乱的学术环境,使得各种非正统的学说都黯然失色。
这首诗通过对董仲舒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学问、品格与影响力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