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溪流燕尾分,湾头新水惯湔裙。
六朝芳草年年绿,双调鸣筝户户闻。
春雨杏花虞学士,酒旗山郭杜司勋。
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
形式:七言律诗押[文]韵鉴赏
这首《秦淮河春游即事》描绘了明末秦淮河畔春日游赏的生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
首句“桥下溪流燕尾分,湾头新水惯湔裙”,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溪流在桥下潺潺流动,燕子轻巧地掠过水面,留下一道道燕尾般的波纹。湾头处,新水潺潺,仿佛是女子轻盈的裙摆,在水面上轻轻拂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六朝芳草年年绿,双调鸣筝户户闻”两句,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景物之中。六朝古都的遗迹,虽历经沧桑,但那片片绿草依旧年年生长,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生命的不息。而“双调鸣筝户户闻”则描绘了家家户户传出的筝乐声,悠扬动听,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世界。
“春雨杏花虞学士,酒旗山郭杜司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氛围。春雨绵绵,杏花盛开,虞学士(可能指某位文人)在雨中漫步,欣赏着杏花的美丽。而远处山郭边,酒旗招展,杜司勋(杜牧)或许正与友人畅饮,享受着春日的欢愉。
最后,“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孩子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放飞着五彩斑斓的风筝,欢声笑语,充满了童真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秦淮河畔春日游赏的和谐与美好,既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有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生活情趣的细腻捕捉,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