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形式:七言律诗押[阳]韵翻译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注释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政缘:正因为。政,即“正”。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黄:指黄菊。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自然中独自赏玩野菊花的情景。开篇“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表达了诗人不愿意追随世俗的繁华与喧嚣,而是宁愿独立于自然之中去感受简单而真挚的事物。
接着,“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显示出野菊花即便是在偏远荒凉的地方,也依然保持着它们的独特气息和芬芳,这种品质是不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的。
诗中“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则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于半山之高遇见野菊花,急忙之中摘下了一枝黄色的菊花。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隐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而“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则表达了野菊花仿佛在用它们的淡定与坚守自我,对于那些追求名利和世俗虚荣的人群予以冷漠的态度。同时,诗人仍然向往着能够得到像陶渊明那样的高洁品格和被赋予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野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他对于自然、生命以及文化传承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