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形式:排律押[虞]韵翻译
清晨因折杨柳之故,于洛阳的角落与你相见。楚国无人能比得上我,秦国却已有自己的夫君。对着人展示我佩戴的玉镯,在烛光下解开细绸的衣裳。人们看见从东方来的骑兵,都说那是我的夫婿,与众不同。告诉那位金吾子,麻烦你提着玉壶为我送行。注释
朝:早晨。折杨柳:古代送别时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楚国无如妾:楚国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暗示自己才貌出众。秦家:秦国的人家,此处指夫家。自有夫:已有自己的丈夫。玉腕:形容女子手腕白皙如玉。罗襦:丝绸制成的短衣。东方骑:指从东方来的骑兵,这里代指夫婿。夫婿殊:夫婿非常特别。持谢:告辞,告别。金吾子:对贵公子的称呼。提玉壶:古代玉壶常用于盛酒,此处可能是送行的礼节。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洛阳与一位女子相遇的情景。开篇“朝因折杨柳”即设定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杨柳常象征着春天和新生的气息,而折取它则可能是为了赠送所爱之人,表达情意。
接下来的“相见洛阳隅”,则描绘了两人相遇于洛阳城角的情景。"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这两句透露出诗中女子的独立与自尊,她不属于任何人,而是有自己的归属。这也反映出古代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主意识。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传递玉腕可能象征着情感的交流或礼物的赠送,而映烛解罗襦则是在烛光下解开精致衣衫的细节,营造了一种温馨且私密的氛围。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表达了旁观者对于这位女子及其丈夫间关系的评价,认为他们之间有着不寻常的情深。
最后,“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则是诗人对这段情谊的感激与回应,他用“持谢金吾子”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份情谊的珍视,并以“烦君提玉壶”来请求对方继续保持这种美好的关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段跨越地域和身份差异的情缘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