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形式:五言律诗押[支]韵翻译
北方的大雁还很遥远,淮南的人们已经感到悲伤。凋零的桃子不时落入井中,新生的菊花也侵占了篱笆边。书本与剑,难道会误导我?暂且弹琴饮酒自我安慰。在西斋风雨交加的夜晚,还有吟咏贫困的诗篇。鉴赏
在这首早秋时节的诗中,诗人通过蓟北雁声犹远、淮南人已悲伤的情景,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秋意。蓟门之外的大雁鸣叫依旧回荡,而南国淮水之滨的人们却已经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两句,则以残留的老桃树旁的井边和新长出的菊花侵占围栏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早秋时节的生长与衰败交织的画面。这里的“堕”字用得甚妙,既形容了时间的流逝,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手执书卷与剑,象征着文治与武功的并重,而“琴尊”一词,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士人以琴会友、抒发情怀的情境。这里,“岂相误”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修养与志向的坚守和自信。
最后,"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一句,描绘了一幅在西厢房中于风雨之夜,诗人不仅感受着季节更迭带来的孤独,也在继续创作歌咏贫困生活的诗篇。这里,“咏贫诗”既是对现实苦难的直面,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深刻体验和坚持艺术表达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了诗人对早秋时节特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透露出了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