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参同契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3-24阅读数:0

唐-希迁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

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

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碱醋。

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

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

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

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形式:古风

翻译

佛国大仙的心法,东西方秘密传承。人的根性有聪钝之分,但大道不分南北宗派。灵源清澈明亮,支流暗中流淌灌注。执着于事相即是迷误,契合于义理也不等于彻悟。各个法门包含一切境界,相互交错又各自独立。相互交织而又互涉,否则则各自安住其位。色相本质各异,声音本源不同乐与苦。暗中契合上乘教义,明了清浊之句分明。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自然恢复其性,如同子女得其母体。火性热,风性动,水性湿,地性固。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酸甜苦辣咸。然而依据每一法门,根与叶各自分布。必须从本溯源,遵循高低尊卑的语言秩序。当光明中有暗藏,切勿以暗相待。当黑暗中有光明,切勿以明相视。明暗二者互为对立,如同前后行走的脚步。万物各有其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事理如同函盖相合,道理犹如箭矢直指目标。接受教诲需领悟其宗要,切勿自行设立规矩。面对事物未能领悟其道,行走世间又岂能识得正路?修行进步并非距离远近,而是能否突破迷障如山河般稳固。诚恳告诫参研玄妙之人,切莫虚度宝贵的光阴。

注释

竺土:指佛国净土,此处特指佛教文化发源地印度。大仙:指佛,这里是对佛陀的尊称。心:心法,指佛法的核心教义或修行心得。东西:东西方,这里泛指佛法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密相付:秘密传承,指佛法精髓以秘传方式流传。人根:人的根性,即人的资质、悟性等先天条件。利钝:聪明与愚钝,形容人的理解力和悟性差异。道:指佛法、大道,这里泛指修行的道路或真理。南北祖:南北宗派,比喻佛法虽有不同流派,但大道本质并无南北之分。灵源:比喻佛法的源头,即智慧之源。皎洁:明亮洁净,形容灵源清澈纯净。枝派:支流,比喻佛法的各种分支、流派。暗流注:暗中流淌灌注,形容佛法在悄无声息中广泛传播。执事:执着于事相,即过于关注具体现象、表象。元是迷:原本就是迷误,指出执着于事相不利于领悟佛法真谛。契理:契合于义理,即对佛法教义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亦非悟:也不等于彻悟,强调契合理义只是修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门门:各个法门,指不同的修行方法或途径。一切境:包含一切境界,指法门涵盖各种修行体验和认识层次。回互: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不回互:各自独立,指法门间保持各自的独特性。回而更相涉:相互交织,互相渗透。不尔:否则。依位住:各自安住其位,即各法门保持独立而不相混淆。色本殊质象:色相本质各异,指事物外在形态、颜色等各有不同。声元异乐苦:声音本源不同乐与苦,指声音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有喜怒哀乐之别。暗合上中言:暗中契合上乘教义,指深层理解并默默践行高深佛法。明明清浊句:明了清浊之句分明,指清楚区分佛法中的深奥与浅显、正确与错误。四大:地、水、火、风,佛教中构成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性自复:自然恢复其性,指四大元素各自保持其固有属性。如子得其母:如同子女得其母体,比喻四大元素与其根本性质之间的关系。火热风动摇:火性热,风性动,描述火与风的基本属性。水湿地坚固:水性湿,地性固,描述水与地的基本属性。眼色耳音声:眼见色,耳闻声,分别指视觉和听觉的功能。鼻香舌碱醋:鼻嗅香,舌尝味,酸甜苦辣咸,描述嗅觉和味觉的功能以及五味。然依一一法:然而依据每一法门。依根叶分布:根与叶各自分布,比喻依据法门的不同,修行内容和次序各有侧重。本末须归宗:必须从本溯源,强调修行要回归佛法的根本宗旨。尊卑用其语:遵循高低尊卑的语言秩序,指在阐述佛法时应尊重其内在的逻辑层次和表达规范。当明中有暗:当光明中有暗藏。勿以暗相遇:切勿以暗相待,即在理解光明面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中隐含的深意或问题。当暗中有明:当黑暗中有光明。勿以明相睹:切勿以明相视,即在面对困惑或困难时,不应忽视其中蕴含的启示或出路。明暗各相对:明暗二者互为对立,指明暗作为一对矛盾概念相互对应。比如前后步:如同前后行走的脚步,比喻明暗交替、相辅相成的关系。万物自有功:万物各有其功能作用,指世间万物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言用及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强调认识和利用万物特性的重要性。事存函盖合:事理如同函盖相合,比喻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表面与深层之间存在紧密关联。理应箭锋拄:道理犹如箭矢直指目标,形容真理直接指向问题核心,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承言须会宗:接受教诲需领悟其宗要,强调理解并把握教诲的核心精神。勿自立规矩:切勿自行设立规矩,警告不要脱离教诲本意,擅自制定规则或标准。触目不会道:面对事物未能领悟其道,指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运足焉知路:行走世间又岂能识得正路?讽刺没有方向感、不明道路的人。进步非近远:修行进步并非距离远近,指修行提升并非取决于时间长短或空间距离。迷隔山河固:而是能否突破迷障如山河般稳固,比喻修行的关键在于能否克服内心的困惑与障碍。谨白参玄人:诚恳告诫参研玄妙之人。光阴莫虚度:切莫虚度宝贵的光阴,强调珍惜时间,积极修行。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参同契》,出自唐代诗人希迁之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禅宗诗,探讨的是心性与道理的奥秘,以及对修行者的指导。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表达了禅师间心法相传的深沉与神秘,而"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则揭示了修行之路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描绘了一种清净而又深远的禅理境界,其中"灵源"象征着心性的清澈,而"枝派"则是修行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变化和发展。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指出了世间万物皆为幻相,对于道理的理解也是难以完全把握。"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强调了对各种境界的观照与体验,不同的心灵状态会有不同的感受。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表明了世间万物各有其形质和声音,每种声音都带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则是对禅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在光明与昏暗之间寻找平衡。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象征着万物归于自然本性,而"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则是对四大元素性质的描述,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作用。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碱醋"细致描绘了人感官与外界的互动,而"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则是在强调修行时应根据个人的根基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提醒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回到根本,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心得。而"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则是告诉我们应在光明中保持警觉,在昏暗中寻找光明,不应被一时的迷失所惑。

最后几句"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则是在告诫修行者要顺应万物的自然法则,不应强加个人意志;在言语上要符合禅宗的真理,不自立规矩;观察世界时,要以心眼去体会,不仅是肉眼所见;脚步踏实地,行走于修行之路,不被迷惑所隔绝。最后,诗人以谨慎的态度提醒那些追求深邃道理的人们,在光明与阴影交替中要保持清晰的判断力。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