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形式:四言诗翻译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走。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来,简直就是羞辱啊。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茨: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中冓:内室,宫中龌龊之事。道:说。所:若。襄:除去,扫除。详:借作“扬”,传扬。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读:宣扬。鉴赏
这首出自《诗经》的古诗,以“墙有茨”作为反复的句式,通过对比墙上长满荆棘与中庭之言的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于言语不当或过度的谨慎态度。每个部分都设定了一种限制,即在特定的情境下某些话是不应该说出来的,强调了说话的分寸和适时性。这首诗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言谈之道的审慎与尊重,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