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形式:七言律诗押[删]韵翻译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注释
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庾信:南北朝诗人。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异乡、怀念故土的情感。开篇"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两句,通过对比东北的风尘和西南的广阔天地,表达了诗人在遥远的地方飘零无依的境遇。
接着"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一联,以景状情,三峡之巨大建筑与时间相比显得渺小,而五溪之水连着衣服,似乎都是云山的一部分。这里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融入其中的情怀。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事件的思考,以及作为文人自己在时代变迁中所处的困境和悲凉。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归期的渴望与不确定性。
结尾"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两句,是诗人对于历代词客庾信的一种共鸣。庾信的一生多磨难,他的晚年作品充满了悲凉和苍茫之感,这与杜甫自己的遭遇不谋而合,因此在诗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漂泊以及对于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