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
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澌。
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沾裳细看巧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
霍然一挥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世间苦乐知有几,今我幸免沾肤肌。
山夫只见压樵担,岂知带酒飘歌儿。
天王临轩喜有麦,宰相献寿嘉及时。
冻吟书生笔欲折,夜织贫女寒无帏。
高人著屐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
洒袍入袖湿靴底,亦有执板趋阶墀。
舟中行客何所爱,愿得猎骑当风披。
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
敲冰煮鹿最可乐,我虽不饮强倒卮。
楚人自古好弋猎,谁能往者我欲随。
纷纭旋转从满面,马上操笔为赋之。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中江景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与感悟。开篇“缩颈夜眠如冻龟”生动地形象了冬日动物的僵硬姿态,而“雪来惟有客先知”则透露出诗人独特的情怀,仿佛他是唯一能够预感到雪来的旅人。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敏锐感觉,也暗示着他与众不同的感受能力。
接着,“江边晓起浩无际”描绘了一幅开阔的江景画面,而“树杪风多寒更吹”则强调了冬日严寒的气氛。诗人通过对青山之貌的描述,揭示了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人的生命历程。
“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澌”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与死寂之间微妙平衡的洞察。接着,“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描绘了雪花随风飘落,无所适从,却又在山谷和陵墓间铺陈开来,形成强烈的对比。
“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则是诗人对雪中景象的细腻描写,而“沾裳细看巧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则表达了对自然界之美的赞叹,这里的“天工”暗示了一种超越人类技艺的创造力。
诗人通过对权力的质疑“霍然一挥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和对世间苦乐的思考“世间苦乐知有几,今我幸免沾肤肌”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诗中多处描绘了不同人物的生活场景,如山夫、书生、贫女、高僧等,从而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间图卷。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反映出他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生活状态的关怀。
最后,“舟中行客何所爱,愿得猎骑当风披”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奔走、遨游自然之间的情感,而“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则是对猎狩生活的描绘,这里的“猎骑”和“风披”与前文的雪景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界和人间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