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形式:古风翻译
所事事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文先生的官职却很清冷。豪门之家吃厌了米和肉,广文先生的饭食反而不足。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德高一代的人往往不得志,扬名万古却又有何用?我杜陵野客更受人们讥笑,身穿粗布衣裳两鬓如丝。穷得天天在官仓买米五升,经常拜访郑老,我们胸襟默契。得了钱我们往来相见,买些好酒毫不迟疑。乐极忘形,呼唤我和你,痛饮的豪情真是我的老师!深沉的清夜我们劝饮春酒,灯前闪烁的屋檐细雨如花落。狂欢高歌像有鬼神相助,哪知道人饿死还要填沟壑。司马相如有才能亲自洗食器,扬雄能识字终于要跳下天禄阁。先生早些赋一篇《归去来》,免得瘠田茅屋长满青苔。儒术对我有什么用?孔丘、柳下跖都已化成尘埃。听了这些话,心里莫悲伤,我们生前相遇,把酒喝个畅快!注释
衮衮:众多。台省: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中央枢要机构。广文先生:指郑虔。因郑虔是广文馆博士。冷:清冷,冷落。甲第:汉代达官贵人住宅有甲乙次第,所以说“甲第”。厌:饱足。出:超出。羲皇:指伏羲氏,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理想化的圣君。屈宋:屈原和宋玉。杜陵野客:杜甫自称。杜甫祖籍长安杜陵,他在长安时又曾在杜陵东南的少陵附近住过,所以自称“杜陵野客”,又称“少陵野老”。嗤:讥笑。褐:粗布衣,古时穷人穿的衣服。日籴:天天买粮,所以没有隔夜之粮。太仓:京师所设皇家粮仓。时赴:经常去。郑老:郑虔比杜甫大一、二十岁,所以称他“郑老”。同襟期:意思是彼此的襟怀和性情相同。相觅:互相寻找。不复疑: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忘形到尔汝:酒酣而兴奋得不分大小,称名道姓,毫无客套。檐花:檐前落下的雨水在灯光映射下闪烁如花。有鬼神:似有鬼神相助,即“诗成若有神”、“诗应有神助”的意思。填沟壑:指死于贫困,弃尸沟壑。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逸才:出众的才能。亲涤器: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在成都开了一间小酒店,卓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亲自洗涤食器。子云:扬雄的字。投阁:王莽时,扬雄校书天禄阁,因别人牵连得罪,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仓皇跳楼自杀,幸而没有摔死。归去来:东晋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家时,曾赋《归去来辞》。孔丘:孔子。盗跖:春秋时人,姓柳下,名跖,以盗为生,因而被称为“盗跖”.鉴赏
诗人通过对比手头的困窘与历史上的伟大,抒发了深沉的感慨。开篇“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两句,既描绘了一幅繁华而冷清的画面,也点出了诗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遭遇了孤立无援的境况。紧接着,“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困顿的生活状态。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两句,则是诗人自比于古代的圣贤与文学巨匠,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自信和自豪。然而,这种高洁的品格在现实中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反映在“德尊一代常轗载,名垂万古知何用”这两句中,是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悲哀。
诗人随后写及自己的生活状态,“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等句,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境遇,以及时间的流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与自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则是诗人在物质匮乏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他通过饮酒来暂时逃避现实的苦楚,并以此来纪念古代的贤士。
“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夜晚场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紧接着,“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则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叹息,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两句中,诗人又一次将自己与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相比较,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被发掘、未能施展的悲哀。
最后,“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等句,是诗人在对比古今之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失望与不满,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怀疑和反思。全诗以“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对生活、对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与感慨,展现了一位才华横溢却遭遇困顿的士人形象,以及他对于个人命运、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