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形式:词词牌:相见欢押[尤]韵翻译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收复国土。倩:请。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未知的忧虑。"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场景,诗人站在金陵城上的西楼之中,倚靠着清澈的秋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则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夕阳如血,金辉灿烂,照耀着大江,水波荡漾,这景象不仅美丽,而且也带有一种悲凉之感。
然而,诗人心中的忧虑并未因为这份美景而消散。"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中原"指的是中国的心脏地带,即黄河流域一带,"簪缨散"则形容战乱之后社会秩序的崩溃。诗人在问,当这片乱世何时才能恢复安宁?
最后两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诗人似乎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尝试着去感受那份悲凉之情,让心中的悲哀随风飘散。"过扬州"则是说诗人将继续他的旅程,走过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名城——扬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国家未来不安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