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形式:排律押[庚]韵翻译
还未洗净世俗的尘埃,我回到那芳草遍地的家园。一条藤蔓小径铺满绿色,万座雪峰在晴空下清晰可见。地面寒冷,树叶先凋零,山谷寒冷,云彩也不再飘动。嫩竹环绕房屋紧密,古老的树木倒在江边。白狗离开村庄叫唤,墙壁上长满了青苔。雉鸡穿过厨房,旧时的猿猴在屋檐下鸣叫。秋叶落下,鸟巢依然在,篱笆稀疏,兽迹显现。老鼠在床边跑过,箱子里的鱼儿被惊动。研磨墨水,规划美好的策略,敲击松树,效仿高洁的品格。此刻再次离去,这次离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注释
尘缨:世俗的尘埃。芳草平:芳草遍地。藤径:藤蔓小径。雪峰:雪峰。地冷:地面寒冷。谷寒:山谷寒冷。嫩篁:嫩竹。古树:古老树木。白犬:白狗。苍苔:青苔。孤雉:单独的雉鸡。旧猿鸣:旧时的猿猴鸣叫。禽巢:鸟巢。兽路:兽迹。苍鼠:灰色的老鼠。素鱼:白色的鱼。洗砚:研磨墨水。敲松:敲击松树。三清:道教中的最高仙境。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归家的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句,写出了归来的路上没有沾染尘埃,而是直接踏入了已经融雪、显露出绿意的芳草之中。这里的“芳草”隐含着春天的气息,但又不失为冬日的一抹温暖。
接下来的"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则描绘出了一幅雪后初晴的小路绿意盎然,而远处的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辉。这里的“一条”和“万点”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诗人对景物细微之处的观察。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表明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已经进入了沉寂期,连叶子也快要凋零,而低温的谷地甚至连云雾都不再流动。诗人捕捉到了冬日大地的清冷与静谧。
随后的"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一句,则描绘了住宅周围嫩绿的藤蔓紧密地缠绕,而远处古老的大树因为年久而倾倒在江边。这里的“嫩篁”与“古树”对比鲜明,生动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界的无常。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写出了家乡的宁静景象:一只白色的狗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吠叫,而墙头则长满了苍苔。这里的“白犬”和“苍苔”都是冬日中带来的一抹温暖色彩。
接着的"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一句,则描绘出了一只孤独的大雁在空旷的厨房上方飞过,而附近的房屋旁传来了久违的猿猴鸣叫声。这里的“孤雉”与“旧猿”都透露出一种冬日的凄凉。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则写出了树木因风吹或雪压而倾倒,小鸟们找到了栖息之所,而破损的围栏下却形成了一条野兽出没的小径。这里的“木落”与“篱疏”都显示了冬天自然界的衰败。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一句,则描绘出了一只灰白色的老鼠在床边匆忙穿行,而倒下的竹制食盒里躲藏着被惊吓的鱼。这里的“苍鼠”与“素鱼”都是冬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动物,却因诗人的笔触而显得生动。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表明诗人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准备好砚台以便于写作,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达到人生的至善和纯洁。这里的“良策”与“素贞”都是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最后的"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再次离开尘世的纷扰,前往那精神上的至高无上——“三清”。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超脱,也是一种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