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形式:五言律诗押[元]韵翻译
渡口边已是黄昏时分,归家的人们争相渡河,一片喧闹。不远处的野寺传来清晰的钟声,远处的灯火点缀着江边的村落。看到大雁南飞,便想起家乡的书信,听到猿猴的啼叫,泪水不禁沾湿衣襟。孤独的小船漂泊在万里的异乡之外,秋夜的明月让人不忍多提。注释
渡口:河边供人渡过水面的地点。黄昏:傍晚时分,日落前后。归人:回家的人。争渡:急于渡河,互相竞逐。喧:吵闹,声音大。近钟:附近寺庙的钟声。清野寺:位于野外的清净寺庙。远火:远处的灯火。江村:江边的村庄。见雁:看见大雁。思乡信:思念家乡的书信,雁常被古人用作传递书信的象征。闻猿:听见猿猴的叫声。积泪痕:因思念而积累的眼泪痕迹。孤舟:孤独的一只小船。万里外:极远的地方,形容远离故乡。秋月:秋天的月亮,常引申为引发思乡之情的景物。不堪论:不忍心或无法去谈论,此处指触景生情,难以言表。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渡口场景,归人争相渡河,声响喧闹。近处是清幽的野寺钟声,而远处则有江村的炊烟点点。诗人看到大雁,联想到家信,又听到猿啼声而感伤,留下泪痕。最后,孤独的小舟在万里之外,对着秋月,不忍心去论说。
这是一首充满乡愁和旅途寂寞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面对美好景致时的孤独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