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形式:七言律诗押[萧]韵翻译
高高的竹笼前没有同伴,混在乱哄哄的鸡群中显示出它的独特。低下头担心红色的脚爪会被磨损,晒翅膀时常常怀疑白色的羽毛会消退。相比之下,觉得鸬鹚的羽毛显得逊色,又厌烦鹦鹉的叫声太过娇柔。面对风儿鸣叫思索着什么,惆怅地望着远方那片青田和云水,思念着自由的生活。注释
高竹笼:指鸡笼,这里特指诗中的鹤被关在竹笼中。伴侣:同伴,朋友。乱鸡群里:形容鸡群嘈杂混乱。风标:风中的标志,这里指鹤的高雅姿态。乍恐:忽然担心。丹砂落:丹砂,红色矿石,这里指鹤的红脚爪。晒翅:鹤展翅晾晒。白雪消:比喻鹤的白色羽毛可能消退。鸬鹚:一种水鸟,羽毛黑色,善于捕鱼。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的鸟。语声娇:声音娇柔。临风一唳:面对风鸣叫。怅望:惆怅地远望。青田云水:代指鹤的理想生活环境,即绿水青山。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池鹤二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叹鹤立于池塘边上的情景,并通过鹤的形象和动态抒发了诗人的某种情感。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鹤独自站在高高的竹笼旁边,而在一群杂乱的鸡中,却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优雅姿态。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鹤低下头来,仿佛害怕什么东西会从天而降;同时,它经常担心自己的羽毛在晾干中会失去那如同白雪般的洁白。
接下来的两句"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表达了诗人对于鹤之美丽外表和高贵气质的赞赏,同时对其他鸟类(比如鸬鹚、鹦鹉)的不满,它们或许在色泽上不及鹤,或是在声音上显得过于柔弱。
最后两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描写了诗人在面对微风时,发出轻轻的叹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向往,对远方那片青绿的田野以及流动的云水产生了深深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鹤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情趣,以及他内心世界中的某种孤傲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