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形式:七言律诗押[东]韵翻译
紫色的薇花对着紫色的老人,名字虽然相同但样子却不一样。独自在夏日中盛放芳菲,不曾借助春风展现色彩。在浔阳的官舍有两棵高大的紫薇树,在兴善僧院里有一大丛。哪里比得上苏州的安排,花堂栏杆下,月光明亮中紫薇更美。注释
紫薇花:一种夏季开花的灌木或小乔木,花色多样,以紫色居多。紫微翁:这里指诗人自己,因‘紫微’亦可指官职,诗人可能曾任此职。芳菲:芳香的花草,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浔阳: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官舍:官员的住所。兴善僧庭:兴善寺的庭院,僧庭指寺庙内的院落。一大丛:很多株聚集在一起的样子。苏州:江苏的一个城市,以园林美景著称。花堂:装饰华丽的厅堂,常用于赏花。栏下:栏杆下面的地方。月明:明亮的月光。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名为《紫薇花》。诗中通过对比紫薇花和紫微星(即北极星),展现了作者对紫薇花独特美丽的赞赏。开篇两句“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表明尽管名称相近,但紫薇花与紫微星在外观上却有所区别。这是诗人借此强调紫薇花之美,不同于天上的星辰。
接下来的“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则表达了紫薇花在夏日独自绽放,它的香气和颜色不需要依赖春天的微风来传递,这是对紫薇花之美的进一步描绘。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中,诗人提到了位于浔阳城内的一处官舍,那里有两棵高大的树木,以及兴善寺中的一个大丛,这些都是紫薇花的栖息之地。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强化了紫薇花生长环境的氛围。
最后,“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则是诗人将紫薇花的美丽与苏州某个安静的地方相比较,那里的花堂之下,月光洒满,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示了紫薇花的美,更映射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紫薇花之美的深切赞赏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