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巳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
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
骨肉生别离,丘垄谁为扫。
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
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以“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生的不同阶段比作远志与小草,形象地描绘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接着,“古语巳云然,见事苦不早”,诗人感叹于世事的变迁,后悔未能及早洞察人生的真谛。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阅读和自然的亲近来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然而,“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诗人又无奈地意识到自己被世俗所束缚,无法实现内心的渴望。
接下来,“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从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转变为被束缚的状态,如同从前的鸥鸟突然被关入笼中,失去了飞翔的自由。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失去自由的深深哀伤。
“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诗人以鸟儿的哀鸣和日渐凋零的羽毛,象征着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而“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则进一步揭示了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
最后,“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垄谁为扫。”诗人通过描述妻子和孩子因自己的困境而不得不远离,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家庭分离的痛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还有对家庭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人生境遇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复杂,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