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形式:古风翻译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知慧?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注释
嬴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山中。往迹: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湮:埋没。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从:相随。所憩:休息的处所。余荫:又作“馀荫”;指树木枝叶广大的庇荫。菽:豆类。稷:谷类。艺:种植。靡:没有。暧:遮蔽。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衣裳: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童孺:儿童。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诣:玩耍。节和:节令和顺。纪历:纪年、纪月、纪日的历书。成岁:成为一年。余乐:不尽之乐。于何:为什么,干什么。五百: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神界:神奇的界域。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风尚。薄:浮薄,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旋:很快。幽蔽:深暗。游方士:游于方外之士。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蹑:踩。契:契合,指志同道合的人。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首句"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指出当权力腐败时,智者选择逃离世间。接着通过黄绮之商山伊人的隐居,表达了对远古仙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多处描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如相命肆农耕、桑竹垂馀荫、春蚕收长丝等,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一句,透露出一种隐逸之地与世隔绝的氛围,而"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则体现出一种简单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更是描绘了一种天真烂漫与自由自在的人生状态。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显示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而"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则表明时间在这里不以人为标尺。最后几句"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不需过多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赞美,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