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形式:七言律诗押[东]韵翻译
似乎曾经的游历并非梦境,鸡犬也欣喜地认出新丰。官吏和百姓惊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乡亲们相伴迎接这位老人。苏武怎会料到能返回漠北,管宁只想在辽东终老。岭南的万户人家都沐浴着春光,这里会有隐士寄居在公馆中。注释
仿佛:好像。岂:难道。梦中:梦境。欣然:高兴的样子。鸡犬:家禽家畜。识:认出。新丰:地名,此处代指新的居所。吏民:官员和百姓。惊怪:惊讶诧异。坐何事:因为什么事。父老:年长的人。此翁:这位老人。苏武:汉朝使臣,因被匈奴扣留而流放至漠北。漠北:北方沙漠地区。管宁:三国时期隐士,曾避乱辽东。辽东:古代中国东北地区。岭南:中国南方地区。皆:都。春色:春天的景色。幽人:隐士。客寓公:寄居在公馆中的客人。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喜悦之情。开篇“仿佛曾游岂梦中”,诗人将现实与梦境相比较,表明自己对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期待。“欣然鸡犬识新丰”,则描绘出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诗人喜悦于这里的平静与自然。
“吏民惊怪坐何事”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当地百姓对于诗人的到来感到惊讶,或者是对诗人身份地位的不解。但紧接着,“父老相携迎此翁”,则显示出当地百姓对诗人的尊敬和欢迎。
“苏武岂知还漠北”这一句引出了西汉时期的苏武,他在漠北牧羊十九年,坚守节操,最终被召回。这里通过苏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坚守原则的赞扬,同时也许暗示着自己虽然远离京城,但心志不改。
“管宁自欲老辽东”则引出了三国时期的管宁,他曾表示愿意在辽东终老,这里借用管宁之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某种安稳状态的向往。
最后,“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两句,则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岭南指的是岭南地区,这里的“万户皆春色”,展现了一个繁荣美好的画面。而“会有幽人客寓公”,则可能是在暗示诗人自己,或者是对某个隐居之人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故事的引用,表现了诗人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和喜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