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形式:古风押[有]韵翻译
如果现在人都没有了,这竹子又怎会留存呢。怎能再用春天蚯蚓般的笔触,描绘出风中的柳树。你看那陡峭山崖上的竹子,枝干如蛟龙蛇行般坚韧。何时能再次见到这样的竹子,被高手拿在手中,在江湖间挥洒自如。注释
若人:假设的人或古人。宁复:岂能再。春蚓笔:比喻细长而柔弱的笔触,如春天蚯蚓。风中柳:形容随风飘动的柳树。断崖:陡峭的山崖。瘦节:形容竹子枝干修长、坚韧。蛟蛇走:像蛟龙和蛇一样蜿蜒游走。霜竿:经过霜雪的竹竿,象征高洁。复入:再次进入。江湖手:指在江湖中技艺高超的人。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竹子的诗,通过对竹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表达了人去楼空,只有竹子依旧挺立的凄凉之情。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主题。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想要用细腻如春日蚂蚁的笔触,将竹子画成随风摇曳的柳絮。这里借助拟人化的手法,使得竹子似乎具有了生命和情感。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在断续的山崖之上,竹子的细长节段宛如蛟蛇在行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精妙捕捉,也隐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崎岖与曲折。
最后两句"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表达了诗人对于竹子的深情厚谊,以及想要重返自然界,将竹子再次置于大自然之中的愿望。这里的“江湖”不仅指自然环境,也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归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物是人非以及个人情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