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
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
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
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
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
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
悬知不久别,妙理难细评。
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
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退食误相从,入门中自惊。
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
念当闭阁坐,颓然寄聋盲。
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
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形式:古风押[庚]韵翻译
我年轻时不太了解你,你的天资温和且清明。年老时你越发好学,内外修养逐渐显现。你不仅是我的弟弟,更是我尊贵的朋友。分开已有六七年,深奥的道理谁能继续传承?常怕你的直率性格,会放纵自己没有准则。即使相聚又能如何,面对空荡荡的棋盘无言以对。这使我心情消沉,不好的念头难以滋生。家中六个女儿,她们勤劳如包裹布荆棘。有贤妻支撑,粗茶淡饭也如同盛宴。让你能随心所欲,即使穿着朴素也胜过公卿。明天早晨无炊烟,倒在床上鼾声如雷。秋天我在东阁安眠,夜晚聆听风雨声。预感不久后就要分别,深刻道理难以详述。昨日忽然出门,乘船转向西城。归来北堂之上,只见古屋空荡荡。回家误入,进门时内心震惊。南方都市繁华,人事纷争如水火。想来应闭门静坐,让心灵归于宁静。家庭琐事小,文章不过是虚名。我将要扫去白发,不再依赖补药黄精。注释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天资:天生的资质或才能。和而清:温和且清高。微言:深奥的道理或言语。坦率性:直率的性格。空枰:空荡荡的棋盘,比喻空虚的生活。森然:众多的样子。藜藿:粗劣的食物。青衫:古代读书人的服装。晨炊:早晨做饭。南都:指当时的南京。颓然:疲惫或衰老的样子。聋盲:比喻耳聋眼瞎,形容心境淡泊。黄精:一种药材,象征长寿。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创作的,名为《初别子由》。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弟弟子由即将离别的不舍和担忧,以及对于学问修养的期望。
“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这是赞美子由性格温和、善良且勤于学习,知识积累如同岁月增厚。接着,“表里渐融明”则是希望他的内外都能光明磊落,无所隐瞒。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这里诗人不仅将子由视作亲兄弟,更寄予深长的友情,希望他成为一位德才兼备之士。下文“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相见和交流的渴望。
而后面几句,“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是诗人对于子由未来可能面临的诱惑和挑战表示出担心,希望他能保持节制,不至于迷失方向。
紧接着,“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则是在劝导子由要有自知之明,对于不良的习气要及时改正,防微杜渐。之后几句“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则是描写诗人家中的温馨场景,其中贤惠的妻子在家中料理一切,让诗人感到安心。
接下来的“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则是对子由出门在外时的关切,以及对于生活中的平淡和不易被打扰的愿望。
最后,“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悬知不久别,妙理难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无奈,同时也感慨于世事变化莫测,对于子由的未来道路充满了忧虑。
整首诗通过温馨和细腻的笔触,以及深长的感情流露,展现了苏轼对亲人、朋友乃至学问修养的深切关怀。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