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五)法曲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4-19阅读数:0

唐-元稹

吾闻黄帝鼓清角,弭伏熊罴舞玄鹤。

舜持干羽苗革心,尧用咸池凤巢阁。

大夏濩武皆象功,功多已讶玄功薄。

汉祖过沛亦有歌,秦王破阵非无作。

作之宗庙见艰难,作之军旅传糟粕。

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沈著。

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雅弄虽云已变乱,夷音未得相参错。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形式:乐府曲辞押[药]韵

翻译

我听说黄帝演奏清角之乐,使得猛兽伏地,黑鹤起舞。舜手持干羽,感化苗民,尧则以咸池之乐,引来凤凰栖息于阁楼。大夏、濩武等古乐都是象征功绩的,但即便功绩众多,仍有人惊讶于其内在的玄妙未能充分展现。汉高祖刘邦路过沛县时也有欢庆之歌,秦王破阵乐也非无中生有。这些乐曲在宗庙中展现了创制的艰辛,在军队中流传却只留下粗浅的部分。唐明皇创作的曲子多有新颖之风,旋律婉转,逐渐深入人心,易于沉浸。《赤白桃李》借花之名,《霓裳羽衣》则被誉为天降之音。虽然雅正之乐已变得杂乱,但外族音乐尚未能与其混杂。自从胡人骑兵带来烽烟尘土,毛皮的腥膻之气弥漫在长安洛阳。女子效仿胡人装扮,艺伎引进胡音,追求胡人的音乐。火凤之音沉闷,常带呜咽断续,春莺鸣唱后尽是凄凉空虚。胡人的音乐、骑兵和装扮,这五十年来竞相流行,纷繁杂乱。

注释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清角:古代的一种乐曲,据说黄帝所作,能感化万物。弭伏:平息,使驯服。熊罴:指大型猛兽,象征力量。玄鹤:黑色的鹤,象征祥瑞。舜:古代圣王,以德治国。干羽:干为盾,羽为羽毛装饰的舞具,象征和平。苗革心:苗民革除旧习,归顺之心。尧:古代圣王,传说中的太平盛世之主。咸池:古代乐曲名,传说为尧时所作。凤巢阁:凤凰筑巢的地方,比喻高尚的居所。大夏:古代乐舞,相传为夏禹所作,表现其治水之功。濩武:濩是商汤时的乐舞,武指周武王时的乐舞,皆象征武功。玄功:深奥、神秘的功绩。汉祖:即汉高祖刘邦。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其破阵乐描述了他的军事胜利。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糟粕:比喻不重要的、残留的部分。明皇: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的推动者。宛转:声音悠扬动听。侵淫:逐渐深入。沈著:深入人心,此处指音乐的感染力。赤白桃李:乐曲名,可能借花之艳丽比喻音乐之美。霓裳羽衣:著名的唐代乐舞,象征仙乐。雅弄:雅正的音乐。变乱:变得混乱。夷音:外族的音乐。相参错:相互混合。胡骑:胡人的骑兵。烟尘:战争的象征。毛毳:动物的毛皮。腥膻:指胡人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异味。咸洛:泛指中原地区,咸指咸阳,洛指洛阳。胡妆:胡人的装扮风格。伎进:艺人推广。胡乐:胡人的音乐。火凤:比喻美妙的音乐。咽绝:声音低沉断续。春莺:春天的黄莺,比喻美妙的歌声。啭罢:歌唱完毕。萧索:冷落,凄清。竞纷泊:争相流行,纷繁杂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五·法曲》。诗中通过对古代圣君黄帝、舜、尧等人的音乐描述,以及汉祖刘邦过沛时的歌谣,秦王破阵的战功,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变迁的深刻感悟。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古代圣君的治国之道与音乐相结合,如“黄帝鼓清角”、“舜持干羽苗革心”,表达了对古代理想政治文化的赞美。同时,通过“汉祖过沛亦有歌”和“秦王破阵非无作”,诗人指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军旅中的贡献,并通过音乐传唱这些英雄事迹。

然而,到了后世,“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音乐风格发生了变化,变得过于繁复和奢华。诗人批评这种变化,认为它们已经背离了古代的纯正与简约。此外,对于北方胡人的文化影响,如“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诗人也表达出了不满和怀念中原文化。

最后,“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人感慨于胡人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已经持续了五十年,这种文化的交融带来了新的音乐风格,但也让传统的雅乐面临了挑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的变迁,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注,以及对外来文化影响的担忧。元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感,成功地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段时光下人们生活的缩影。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