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形式:词词牌:苏幕遮翻译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注释
墅:田庐、圃墅。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动。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王孙:贵族公子。鉴赏
这首《苏幕遮》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描绘了一幅雨后江南水乡的画面。开篇"露堤平,烟墅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清晨露水润湿的堤岸与远处朦胧的别墅,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则写出雨后的草地生机勃勃,江天相接,一片清新。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人物:"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庾郎指的是年轻俊秀的男子,他身着鲜艳的春袍,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青春活力。
"接长亭,迷远道",暗示离别之情,长亭送别的场景中,主人公对远方的道路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借用了王孙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归期未定的抱怨。
最后,"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以梨花凋零和夕阳西下,象征着春天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增添了淡淡的哀愁和岁月的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通过描绘雨后江南的景色和人物活动,传达出离别之苦和时光易逝的主题,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