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形式:古风翻译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注释
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显:明白,懂得。见:被。疑患:猜忌。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金縢: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待罪:等待惩罚。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泣涕:流泪。流连:接连不断。皇灵:上天之灵。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震:打雷。偃:倒下。秋稼:禾。干:触犯,抗拒。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端:原由,原委。事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乃:于是。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吾欲”四句: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鉴赏
这首诗是《怨歌行》,出自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之手。诗中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深刻感慨,以及个人的忠信不被理解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开篇即点出了做君主并不容易,为臣子亦是困难重重,这两句表明了君臣之间的复杂情感和责任。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忠诚之心未被赏识,反而遭到怀疑和忧虑,这种境遇让人感到痛心。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这里通过历史上的周公辅佐成王、以金縢封存其功业的故事,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忠诚和努力也能得到认可和传颂。
然而接下来的“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却又现实地描绘出诗人自己遭到诽谤、远离京城的痛苦经历,这种个人忠诚与家族嫌隙的冲突,增添了诗中的哀伤感。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君王心意的变化无常,以及这种变化给人带来的恐惧和寒冷。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这里借用了拔除大树、摧毁收获的庄稼来比喻不可违抗的天命,这种力量让人感到无力回天。
随后,“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表明诗人在内心深处寻找着忠信之道,希望能够开启理解和认同之门。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这两句似乎是对历史故事的回顾,也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安慰,即自己的忠诚终将被世人所识。
最后,“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诗人表达了完成这首歌谣的心情,这首带有深沉忧伤的作品,以及对朋友间乐在一起、离别时不要忘记彼此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士人忠诚与无奈、个人的悲哀与历史的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