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形式:乐府曲辞押[覃]韵翻译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注释
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紫塞:泛言边塞。冒顿: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笳喧:胡笳的弹奏声。笳:匈奴乐器,即胡笳。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阵翼:战阵的两侧。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参,检验。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战争的壮丽画面,通过对军队出征、敌我位置和战斗准备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诗人卢照邻以其精湛的笔法,将战场上的景象和士兵们的英勇姿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将军出紫塞”一句,以宏大的气魄展开了画面,"紫塞"通常指代边疆之地,表明战争发生在国境线上。紧接着,“冒顿在乌贪”,则是对敌人的位置进行描绘,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两句,更进一步展示了战场的布局和气氛。“笳喧”指军中吹奏的号角声响彻云端,"雁门"暗示边塞之地,而"阵翼"则是军队严整的阵容,它们在“龙城南”布下,形成了对峙之势。
接下来的两句,“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通过对士兵武装状态和战斗前的紧张准备进行描写。“雕弓”指精美坚固的弓箭,“夜宛转”形容弓箭在月色中闪着寒光,显得格外肃杀。而“铁骑晓参驔”,则是对士兵们乘骑准备出征的描绘,"铁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战斗力,“晓参驔”则表明天亮后即将冲锋。
最后两句,“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传递了战争前的紧迫感和对胜利的渴望。“应须驻白日”意指必须等待时机成熟,“为待战方酣”则表达了士兵们在战斗前饮酒壮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战争的艰苦与英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战争胜利和英雄将士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