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龙湖,以待卓吾。天生卓吾,乃在龙湖。
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
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
歌吟不已,继以呼呵。恸哭呼呵,涕泗滂沱。
歌匪无因,书中有人。我观其人,实获我心。
哭匪无因,空潭无人。未见其人,实劳我心。
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何必读书,然后为乐。乍闻此言,若悯不谷。
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怡性养神,正在此间。
世界何窄,方册何宽。千圣万贤,与公何冤。
有身无家,有首无发。死者是身,朽者是骨。
此独不朽,愿与偕殁。倚啸丛中,声震林鹘。
歌哭相从,其乐无穷。寸阴可惜,曷敢从容。
形式:四言诗鉴赏
这首诗《读书乐》由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表达了他对阅读的热爱和深刻见解。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龙湖边与卓吾先生共处的情景,通过四季读书的描述,展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满足感。
“天生龙湖,以待卓吾。天生卓吾,乃在龙湖。”开篇即以自然景观与人物命运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诗人以问句引出对阅读之乐的赞美,强调了在四季更迭中沉浸于书海的乐趣,仿佛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这里揭示了阅读的真谛——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心灵得到释放,从而引发内心的欢愉与歌唱。
“歌吟不已,继以呼呵。恸哭呼呵,涕泗滂沱。”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阅读时情感的强烈波动,既有欢笑也有泪水,体现了阅读能触及人心深处的力量。
“歌匪无因,书中有人。我观其人,实获我心。哭匪无因,空潭无人。未见其人,实劳我心。”这一段进一步阐述了阅读与自我情感的连接,书中的人物成为读者情感寄托的对象,既带来欢乐也带来悲伤。
“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诗人反思了过度沉迷于书籍可能导致的情感疏离,提倡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何必读书,然后为乐。乍闻此言,若悯不谷。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最后两段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挑战,认为快乐并非完全依赖于书籍,同时也对那些放弃阅读的人表示理解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李贽对阅读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不仅是一首关于读书之乐的颂歌,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探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