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渡淮水,南行绕山陂。
江村远鸡应,竹里闻缲丝。
楚女肌发美,莲塘烟露滋。
菱花覆碧渚,黄鸟双飞时。
渺渺溯洄远,凭风托微词。
斜光动流睇,此意难自持。
女歌本轻艳,客行多怨思。
女萝蒙幽蔓,拟上青桐枝。
形式:古风押[支]韵翻译
五月时分渡过淮河,向南沿着山丘蜿蜒而行。远方村庄的鸡鸣声回应着,竹林深处传来缫丝的声音。楚地的女子肌肤秀发美丽,莲塘上烟雾缭绕,露水滋润。菱花盛开在绿色的小岛上,黄莺成对飞翔的时刻。思绪飘渺,逆流而上,借风传递着心中的悄悄话。斜阳余晖闪烁,触动了我的目光,这份情感难以自控。女子的歌声本就轻盈动人,旅人出行常带满腹哀怨。藤萝覆盖在幽深的蔓草中,仿佛要攀上青桐高枝。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月时节渡过淮水,南行至山陂的景象。开篇便以“五月渡淮水”设定季节与空间环境,随后“南行绕山陂”展示出一幅流动的画面,诗人似乎在用脚步丈量着大自然。
接着,“江村远鸡应”和“竹里闻缲丝”两个景象交织在一起,既传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这里的“应”字和“闻”字都很有分量,暗示了一种呼应,一种共鸣。
“楚女肌发美,莲塘烟露滋”则是对女性美的描写,“肌发美”形容其肤色如同精美的丝绸,而“莲塘烟露滋”则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迷人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笔触,表达了对楚地女子的赞美之情。
在“菱花覆碧渚,黄鸟双飞时”的描写中,菱角花覆盖着清澈的溪水,而黄莺在空中自由翱翔,这不仅是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渺渺溯洄远,凭风托微词”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这里的“渺渺”和“溯洄”都形容水流的悠长与曲折,而“凭风托微词”则是对心意传递的一种隐喻,显示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沟通。
最后,“斜光动流睇,此意难自持。女歌本轻艳,客行多怨思”和“女萝蒙幽蔓,拟上青桐枝”,诗人通过对斜阳之光、流水之美与女子之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波动。这种情感既源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包含了行客之间的无尽思念。而“女萝蒙幽蔓”则是对一种植物生长状态的细腻描写,它与“拟上青桐枝”相呼应,可能暗示着诗人想要超脱现实世界,寻找心灵的寄托之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精美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活之美的赞颂与对远方思念之情的抒发。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出唐代文学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