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形式:古风翻译
在尘世中见到月亮,心境也变得悠闲,更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仙境之中。月光静静地洒下,伴随着寒露的降落,此时我站立在最高的山顶。天空清澈无云,微风不兴,山上的松树与山下的流水相映成趣。万物在这宁静的一瞥中显得自由自在,天地广阔,视野无垠。仙人少君引领我登上玉坛,向远方的真仙官员行礼祈请。云车似乎要下降,星辰闪烁,天上传来音乐,令我肌肤生寒。金色的霞光渐渐东升,尽管月轮倾斜,影子缩短,我还是频频仰望。如此美景和良辰难以重逢,未来某日回顾今日,定会感到惆怅。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月下仙境图景。开篇“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既脱离尘世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这里的“清秋”不仅指时间,更喻示了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
接着,“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两句,通过月光的描写,再次强化了仙境的超脱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远之处的向往。这里的“最高山”既可以理解为现实中的高峰,也隐喻着精神上的至高点。
中间部分,“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写出了一个天气清朗、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而“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则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绘,以及“天高地平”的视角切换,更深化了仙境的广阔无垠。
后半部分,“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敬畏之心。这里的“玉坛”和“真仙官”都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
紧接着,“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描绘了一幅天界降临人间的壮丽景象,其中“云軿”、“星斗动”和“天乐”都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最后,“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不能长久和重复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常之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笔触,展现了一场超凡脱俗的月下仙游,同时也折射出了诗人对于永恒与瞬间、尘世与仙界等哲学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