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形式:古风押[阳]韵翻译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注释
挽:拉。当:应当。长:指长箭。擒:捉拿。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列国:各国。疆:边界。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前出塞诗第一首中的“开边一何多”照应。苟能:如果能。侵陵:侵犯。岂:难道。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中的策略和哲理,展现了古人在用兵打仗时的智慧与节制。"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表明在战斗中要合理地运用武力,不是简单地蛮力对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则透露出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强调了攻击时的重点目标。接下来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则从一个更高的角度,表达了对战争后果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尊重的态度,暗示即便是为了胜利,也不应过度残忍或无限制扩张。
最后两句"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即通过适度的武力来达到制止侵略、保护疆土的目的,而非追求更多的死亡和破坏。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出一种文明的自我节制,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与中庸之道。
总体来说,诗句简洁有力,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它既是对军事策略的探讨,也是在战争伦理上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