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形式:六言诗押[尤]韵翻译
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注释
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庭”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和功业成就的深刻反思。开篇“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内心状态比作已经枯萎的树木,将自己的身体状况比作没有依托的船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外界生活的无着。这里的“已灰之木”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疲惫与衰老,而“不系之舟”则传递出一种漂泊无依的生存状态。
接下来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和成就进行反思。这里提到的“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轼曾经担任官职的地方,它们代表了苏轼不同阶段的政治生涯以及他在这些地方所取得的政绩和个人影响。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自己对过往的回顾与自我评价。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邃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其复杂的情感状态以及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刻理解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