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莫,况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形式:古风翻译
从前有个美女叫公孙氏,她的剑舞一展令四方震撼。观看的人群像山峦般沉寂,天地也为之起伏不定。她的舞姿如同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又如众神驾驭龙飞翔。起舞时如雷霆乍现收起怒气,结束时如江海静谧凝聚光芒。红唇皓齿,珠袖空寂,更有弟子传承她的芬芳。在临颍,美人白帝城中,她跳这支曲子神采飞扬。与我对话,她的话语充满深意,让我感怀时事,倍感哀伤。先帝宫中的八千侍女,公孙氏的剑舞曾是第一。五十多年过去,就像翻手之间,战乱动荡使皇室衰微。梨园弟子如烟消散,宫廷音乐的余韵照在寒冷的日头。金粟堆南树木已成林,瞿唐石城草木凋零。宴会的乐曲急促终了,欢乐至极后悲伤涌上,月亮升起东方。我不知该去何方,满脚茧子,流浪在荒山,愁绪更急。注释
佳人:美女。四方:各地。观者:观众。沮丧:沉寂。天地:自然。低昂:起伏。羿:古代箭术高手。九日落:形容舞姿激烈。群帝:众神。雷霆:比喻舞势威猛。江海:形容舞姿舒缓。清光:宁静的光芒。寂莫:寂静。弟子:学生。芬芳:风采。临颍:地名。白帝:神话中的帝王。神扬扬:神采飞扬。问答:交谈。惋伤:感慨伤怀。侍女:宫女。初第一:最初的第一。反掌:形容时间短暂。风尘:战乱。昏王室:衰败的朝廷。梨园:唐代宫廷音乐机构。女乐:宫廷音乐。寒日:冷落的阳光。金粟堆:历史遗迹。木已拱:树木成林。萧瑟:荒凉。玳筵:豪华宴席。急管:快速的音乐。乐极哀来:欢乐之后转为悲伤。老夫:我。足茧:脚上长满老茧。荒山:荒凉的山岭。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孙大娘的弟子舞剑的情景。开篇即以“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迅速勾勒出一个宏大的画面,展示了公孙大娘弟子的舞剑不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且还影响了天地之气,使得观者如山般稳固而又带有沮丧的色彩。诗人通过“天地为之久低昂”这一句,把剑舞的威力推崇到了极致,仿佛能够撼动天地。
接下来的“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等比喻,将公孙大娘弟子的舞剑技艺比作古代神箭手羿的射术和群帝的英勇形象,强调了其技艺之高超。紧接着,“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则描绘出剑舞开始时如雷霆般惊人心魄,结束时却像江海一般平静,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剑舞的起伏变化和艺术效果。
诗中,“绛唇珠袖两寂莫,况有弟子传芬芳”则透露出公孙大娘弟子的美丽与高雅,以及她的技艺得以流传。下文“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表明了诗人对这位弟子的赞赏和敬佩,她的舞剑如同神灵一般,让人感到震撼。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则是诗人与公孙大娘弟子之间交流的情景,以及诗人因时光流逝而生的感慨。紧接着,“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说明了公孙氏在当时的最高荣誉和地位。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则是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一种感慨。接下来的“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描绘出了一种颓败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宫廷音乐和艺术的衰落。
诗中,“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则是对昔日繁华如今荒凉景象的描写。“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音乐和艺术的无限留恋,以及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哀伤。
最后,“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则是诗人作为一个老者,对公孙大娘弟子下落不明的困惑和自己在荒凉的山中徘徊、愈发愁苦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公孙大娘弟子的剑舞技艺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