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馀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形式:乐府曲辞翻译
有个卖炭的老翁,在南山砍柴烧炭。满脸灰尘,烟火熏得他脸色发黑,两鬓斑白,十个手指也黑漆漆的。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呢?只是为了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单薄,却担心炭价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上落了一尺厚的雪,清晨他驾着炭车辗过冰冻的车辙。牛疲倦了,人也饥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在市南门外的泥地中停下来休息。那轻快地骑马而来的是谁呢?是黄衣使者和他的随从白衫儿。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口称皇帝的命令,喝令牛车掉头向北去。一车的炭,足足有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心里虽万分不舍,但也无可奈何。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就绑在牛头上当作炭的价格。注释
卖炭翁:卖炭的老人。伐薪:砍柴。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苍苍:两鬓斑白,形容年老。衣裳:衣服。口称敕:口称皇帝的命令。驱将:强迫。红纱:一种红色的细薄丝织品。绫: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炭直:炭的价值,直同值。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卖炭人的艰辛生活。他在南山中砍伐柴火烧成炭,然后贩卖以维持生计。诗中的意象鲜明,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象地展现了卖炭人的劳累与艰辛。他卖炭所得仅够勉强糊口,更担忧炭价贱售,而希望天气寒冷以提高炭的需求。
诗中还描绘了一场夜雪之后,卖炭人在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的情景,以及官府使者来索要炭而不得不低价交易的情形。最后,“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达了卖炭人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寒冷天气下的市民需求与卖炭人艰难维生之间的矛盾,抒写了底层人民的辛酸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官府对于百姓疾苦缺乏关怀,只顾驱使索取的不公现象。
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展示了作者白居易对下层民众命运的同情,以及他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社会正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