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去先闬,乃今还故庐。
陇桑濡露外,岩桂遣风馀。
稍识乌衣巷,相过栗里舆。
感存横涕数,道旧愬杯徐。
水涸溪容耗,林残野气疏。
鸟喧晴处陌,烟宿暝时墟。
彭泽期归去,临邛喜第如。
击鲜无久慁,趋局畏官书。
形式:排律押[鱼]韵翻译
自从离开家乡,如今又回到故居。田野桑树沾露,山岩桂树留风之余。渐渐熟悉乌衣巷,乘坐小车探访栗里邻居。感慨往事泪流满面,慢慢叙述旧日情谊。溪水干涸,山谷显得空旷,林木凋零,野外气息稀疏。鸟儿在晴天的道路上喧闹,夜晚烟雾笼罩着村落。期待彭泽那样的归隐生活,对临邛的宅第也感到欣喜。不愿长久忙碌打鱼,畏惧官府文书的繁琐。注释
自昔:自从。去:离开。先闬:故乡。乃今:如今。还:返回。故庐:故居。陇桑:田野桑树。濡露:沾露。岩桂:山岩桂树。稍识:渐渐熟悉。乌衣巷:古代贵族聚居区。栗里:地名。感存:感慨往事。横涕:泪流满面。愬杯徐:慢慢叙述。水涸:溪水干涸。溪容耗:山谷空旷。野气疏:野外气息稀疏。鸟喧:鸟儿喧闹。晴处陌:晴天的道路。烟宿:烟雾笼罩。彭泽:指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期归去:期待归隐。临邛:地名。喜第如:对宅第感到欣喜。击鲜:打鱼。久慁:长久忙碌。趋局:忙碌。畏官书:畏惧官府文书。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的喜悦心情和对家园深厚的情感。"自昔去先闵,乃今还故庐"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现在终于回到熟悉的老屋。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流转,突出了归乡的不易和珍贵。
接下来的"陇桑濡露外,岩桂遣风馀"生动地描绘了归乡途中的自然景象。"陇桑"指的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而"濡露"则形容早晨的露水,这里用来渲染出清新的早晨气息;"岩桂"是指生长在岩石间的桂树,"遣风馀"则表达了桂花随着微风飘香。
"稍识乌衣巷,相过栗里舆"这两句通过对乡村小道和农夫驾驶的牛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土深厚的情感。"乌衣巷"可能是指一个靠近树林的小路,而"栗里舆"则是形容农夫在田间劳作的景象。
"感存横涕数,道旧愬杯徐"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朋好友的情感。"横涕"指的是道路两旁的行走痕迹,而"道旧"则是说诗人与故人的重逢之情。
"水涸溪容耗,林残野气疏"这两句描绘了归乡后的自然景观变化。"水涸"形容河流干涸,"溪容耗"则表现出溪流因缺水而显得枯瘦;"林残"指树木稀疏,而"野气疏"则是描写大自然的氛围。
"鸟喧晴处陌,烟宿暝时墟"通过对鸟鸣和傍晚时分的烟雾的描述,传达了归乡后平静而安宁的情感。"鸟喧"指的是鸟儿在晴朗天气中的啁啾声,而"烟宿"则形容傍晚时分村庄上升起的炊烟。
最后,"彭泽期归去,临邛喜第如"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彭泽"可能是指某个地方,而"临邛"则是形容诗人在乡村安居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归乡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故土深情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