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五月东鲁行荅汶上君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7-20阅读数:0

唐-李白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形式:古风押[东]韵

翻译

五月时节梅子开始泛黄,蚕儿已死桑柘叶空荡。鲁地的人们看重纺织,机杼声在门窗间回响。我未能走上仕途,来到山东学剑以求强。挥鞭探寻未来路,却在汶水边得到老翁的嘲笑。愚钝之人不识英雄,穷困与显达不足论断。我凭一枝箭矢,曾建下夺取聊城的功绩。最终没有得到奖赏,羞于与世俗之人相同。我向西归去,走的是正直之道,夕阳下虹影昏暗。此去你无需多言,我甘愿如飘蓬随风流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五月时节,途经东鲁的景象与心情。开篇两句“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勾勒出季节交替的自然美景:梅花开始转黄,蚕豆叶凋落,桑树和柘树的果实也已空荡荡的。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接着,“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则转向人间的勤劳景象。鲁地的人们正忙于纺织工作,织布的声音如同鸟鸣叫,帘栊之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场面,也反映出诗人对民生之重视。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则是诗人自述。由于未能及时跻身仕途,只得远离家乡到山东学习剑术。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追求,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寻找自我价值的意志。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中,“举鞭”是指手持马鞭,诗人在回忆往昔之路时,却只得到一位老者的嘲笑。这里的“汶上翁”可能是指一位隐居于汶水之上的高士。这个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世态的不满。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则表达了诗人自认为自己虽然年轻有为,但尚不足以参与讨论贫穷与成功的话题。这里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未来道路的不确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中,“一箭书”可能是指用箭射出书信,这里或许有夸张之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的自信,但这种自信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则是诗人的悲哀。尽管诗人自认为有才华,却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奖赏,这使得诗人感到羞愧,不愿意与当时的人群为伍。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中,“西归”表明了诗人要返回西方的家乡。途中的景象则是夕阳西下,天色昏暗,彩虹横跨天际,这些都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最后,“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则是一种决绝之辞。诗人告诫别人不必多言,他甘愿自食其力,过一种平凡而自由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一种超脱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与自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超越。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