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形式:古风押[支]韵翻译
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你看古代的彝器(青铜祭器),精巧、笨拙都不能改变。汉代离先秦最近了,但文章的深厚、浅薄已有了很大的差异。胡人的音乐是怎样的?就是一些管弦与丝竹。后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不再写音乐了,千年以来,谁又能跟他相比拟呢?注释
粹然:纯粹的样子。瑕疵:本谓玉病,这里指文章的毛病。人为:人力所为,与“天成”相对。彝器:也称“尊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无施:没有施加人力的影响,意谓是“天成”的。汉:汉代。先秦: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固:本来。淳纯:质朴敦厚。漓:浇薄。胡部: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西凉一带传入,当时称“胡部新声”。豪竹:竹制的乐器。哀丝:弦乐器。后夔:人名,相传为舜的乐官。期:约会。这两句说:后夔已成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再写乐曲了,千年以来,还有谁会创作出他那样“纯粹无瑕疵”的乐曲来?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文章》,他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本质。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如同自然生成,无需过多人工雕琢,就像古代的彝器,无论是精细还是粗朴,都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其独特韵味。他将汉代文化与先秦时期相比较,指出汉代虽然接近先秦,但在艺术风格上已有显著区别,呈现出淳厚与激越的差异。
接着,陆游借胡部音乐中的豪放竹声和哀怨丝乐,暗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时代变迁。他感叹,如同远古的大师夔不再,千百年后恐怕难以再有那样的才子能创造出这样的杰作。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古典艺术纯粹性的推崇以及对后世能否再现这种艺术高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