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
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形式:古风押[冬]韵翻译
清晨我登上日观峰,海水如同熔化的黄金。阳光照耀,犹如车轮般灿烂,跟随天际移动,踪影难觅。直视太阳,光芒刺眼,密集如剑锋一般锐利。它照亮世间万物,也带来毁灭的力量。草木因无法抵挡,只能在石缝中寻找生机的松树。若我当时只为避雨在此,怎能获得像大夫那样的封赏。人生若非遇到机遇,只能抱着竹简诵读经书,期待时来运转。注释
晨:清晨。观:观看。峰:山峰。海:大海。黄金:比喻太阳的光辉。车轮光:形容阳光的明亮。随天:跟随天空。踪:踪迹。刺:刺眼。剑锋:剑的尖端。照曜:照耀。万物兴:万物生长。凶:毁灭。草木:植物。石间松:石缝中的松树。避雨:躲避雨水。大夫封:古代官职或荣誉。苟:如果。遇:机遇。简:竹简。诵:诵读。六龙:古代对天子的代称。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登泰山日观峰》,描绘了清晨登山至日观峰所见的壮观景象。首句“晨登日观峰”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紧接着“海水黄金镕”运用比喻,形容朝阳初升时海面金光闪烁,如同熔化的黄金。接下来的“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光芒,犹如车轮般滚出,迅速消失在天际。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两句,通过视觉的强烈感受,写出阳光的耀眼和锐利,仿佛利剑般直射而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日出的威力,“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认为其不仅赋予万物生机,也消解了黑夜的阴霾,象征着光明与力量。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则转向自然界的细节,即使在这样的强光下,坚韧的松树依然挺立,显示出生命力。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坚韧品性的赞美。“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暗含自己未能在雨中欣赏日出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对仕途未遇的感慨。
最后两句“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以个人遭遇作结,表达了如果人生不得志,只能持书自守,寄托理想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个人境遇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