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形式:七言律诗押[元]韵翻译
炊烟升起之处辨识出孤独的村庄,天空清冷没有痕迹。车辋湖边梅花似在哭泣,壶公祠旁月光令人心碎。广阔的领土曾是春秋时代的国家,人们对庙中的祭祀怀念着将相的恩德。试想李斯长叹之后,是谁牵着黄狗走出东门?注释
庖烟:炊烟。孤村:孤独的村庄。清寒:清冷。不见痕:没有痕迹。车辋湖:地名,可能指有梅花的地方。溅泪:如泪般洒落。壶公祠:纪念壶公(传说中的人物)的祠堂。月销魂:月光令人伤感。封疆:领土。春秋国:指春秋时期诸侯国。庙食:在庙中祭祀。将相恩:将相(指将军和丞相)的恩德。李斯:秦朝丞相。长叹:深深叹息。黄犬:典故,指隐退生活。东门:古代常见隐居之地。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诗人通过描绘炊烟袅袅的村庄、清冷的天色、车辋湖梅花带泪、壶公祠月色凄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感伤的氛围。他进一步联想到历史中的春秋战国和将相们的功绩,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李斯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最后以李斯牵犬出东门的典故,寓言式地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权力的消逝,给人以深深的回味。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生动,体现了秦观婉约词风中的哲理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