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见底清,越女复倾城。
方舟共采摘,最得可怜名。
落花流宝珥,微吹动香缨。
带垂连理湿,棹举木兰轻。
顺风传细语,因波寄远情。
谁能结锦缆,薄暮隐长汀。
形式:古风鉴赏
此诗《棹歌行》由隋代诗人卢思道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江之上,越女与人共舟采撷的美丽画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物之美的和谐交融。
首句“秋江见底清”,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季节,秋日的江水清澈见底,为整幅画面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着,“越女复倾城”一句,将画面的焦点转向了美丽的越女,以其“倾城”的美貌,进一步渲染了人物的魅力。
“方舟共采摘,最得可怜名”,描述了越女与他人同舟共渡,一同采摘的情景,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她们的勤劳,也暗示了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可怜名”一词,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情感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落花流宝珥,微吹动香缨。带垂连理湿,棹举木兰轻”,则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落花随水流淌,仿佛是大自然的珠宝;微风吹动着香缨,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连理带湿,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木兰桨轻举,既表现了划船的技巧,也寓意着生活的轻盈与自在。
“顺风传细语,因波寄远情”,这两句诗描绘了越女与同伴间的交流,通过风声传递细语,通过波浪表达深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和谐的互动。
最后,“谁能结锦缆,薄暮隐长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沉醉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