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沈沈。
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形式:七言律诗押[侵]韵翻译
一年中秋季过半月亮更加圆满,更何况在高远的天空下极度地享受心灵的愉悦。金凤台前池水轻轻荡漾,玉钩帘下影子幽深沉静。宴会移到了明亮清新如兰的道路旁,等待着新歌词以便催促翰林院的学士们创作。没想到枚皋正好在接受诏命,忽然间世俗的思绪飘到了江阴。注释
一年秋半:秋季过半的时间。月偏深:月亮更加圆满。烟霄:高远的天空。极赏心:极度愉悦的心情。金凤台:华丽的楼台,代指富贵之地。波漾漾:水波轻轻荡漾的样子。玉钩帘:装饰华美的帘子,常用来形容优雅的居所。影沈沈:影子幽深、昏暗。宴移:宴会转移地点。明处:明亮的地方。清兰路:清新如兰的道路,比喻环境高雅。歌待:等待歌唱。新词:新的歌词。促翰林:催促翰林院的文人。何意:没想到。枚皋:古代文学家,这里代指文人。承诏:接受皇帝的诏命。瞥然:忽然,一瞬间。尘念:世俗的思绪。江阴:地名,这里泛指远方的故乡或思念之处。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分,特别是中秋佳节之际,对美好景物的独自欣赏与感悟。其中“一年秋半月偏深”表达了一年中最为深长的秋意已经到来,而“况就烟霄极赏心”则显示出诗人对这份秋色的喜爱和欣赏,仿佛能在这美景中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金凤台前波漾漾”,这里的“金凤台”可能是指皇宫中的某个建筑,而“波漾漾”则形容了水面的平静与流动,给人以宁静之感。紧接着,“玉钩帘下影沈沈”更增添了一种幽深和神秘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窗棂投射下的月光带来的凉意。
“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这美景中的情怀。他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期待某种灵感的到来,以便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这里的“翰林”指的是负责编撰和保存重要文献的地方,诗人或许是在表达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然而,“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两句,却带给读者一种突然的情感转换。诗人的心思似乎被召唤回到了现实世界,或许是某种政治任务的安排,让他的心中产生了复杂的情绪,这里的“枚皋”和“江阴”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点或事件,带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秋夜美景的描写,以及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一种既有欣赏之情,又不免牵挂世事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