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古诗词网主要是分享唐诗、宋词、词牌名、文言文、古籍、诗词名句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赠房卢氏琯原文及翻译

作者: 时间:2025-05-19阅读数:0

唐-王维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形式:古风

翻译

通达之人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他忘却自我去爱护众生。哪里还需要十个房间呢,琴瑟歌声只在两楹之间。浮华的人每日已归于平淡,只专注于农耕之事。桑树榆树茂盛相望,乡间村落鸡鸣声多。秋天的山多么洁净,苍翠欲滴俯瞰寒冷的城池。处理政事之余还能悠闲偃卧,看书时都不戴官帽。官场冷清人吏稀疏,空旷庭院只有鸟雀飞下。我这鄙陋之人崇尚的,是晚年节操与平生不同。将要归隐海岳之间,以静养心,解脱尘世的束缚。或许可以在安邑建造简陋的茅屋,你也可以尝试经营。

注释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无不可: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岂复:哪里还需要。十室:十个房间,代指豪华的生活。弦歌:琴瑟和鸣,代指文化生活。两楹:厅堂的两柱之间,代指居所。浮人:浮华的人。事农耕:从事农耕。桑榆:桑树和榆树,代指村庄。相望:茂盛并列的样子。邑里:乡间村落。多鸡鸣:鸡鸣声多,形容乡村宁静生活。一何:多么。净:洁净。视事:处理政事。偃卧:悠闲地躺卧。不簪缨:不穿官服,指不问政事。簪缨:古代官吏的帽饰,代指做官。萧条:冷清。人吏疏:人吏稀疏,指官场清闲。鄙夫:谦称自己,鄙陋之人。晚节:晚年的节操。守静:保持内心的宁静。解天刑:解脱尘世的束缚,指归隐。累:居住。安邑:地名,今山西夏县。茅茨:茅草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心境。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表示诗人胸怀宽广,对待世人没有不可接纳之心,也能够超脱个人私欲,关爱大众。"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只需简单的居所,偶尔弹奏琴瑟,以此自娱。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显示出诗人对普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感到满意,而自己则专注于农业劳作。"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描述了田园生活中所见到的景象,桑树和榆树交相辉映,村庄中鸡鸣声此起彼伏,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写出了秋天山色的清新与城堡旁绿意盎然的景色。"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则表达了诗人对待世事持平常心,即便是看待事情,也能保持一种放松、安静的心态,甚至于阅读时也不需过多装饰。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描述了秋风中树叶萧萧的景象,以及稀疏的人影和飞落的鸟儿,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表示诗人对于自己的简单生活持有一份自豪,同时也表明了他与常人不同的心境和选择。

最后两句"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和"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希望能够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居所,保持内心的平和,同时也可能会去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安全而又自给自足的小社区。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标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