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明然得,滋章道理疏。
荣枯皆定分,巧拙亦何如。
抚俗从仁感,临民用教敷。
高明归辅德,建立纪功书。
形式:五言律诗翻译
谦虚的人明白事理,行事清晰。无论是繁荣还是凋零,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聪明才智又能怎样呢?治理百姓要以仁爱为本,施教于民,使他们受到教化。高尚明智的人会辅助美德,记录下他们的功绩史册。注释
谦逊:指人的谦虚态度,不自大。明然:明白、清晰。滋章:彰显、明显。道理:事物的道理、法则。疏:清晰、分明。荣枯:繁荣和衰败,比喻人生的兴盛与衰落。定分: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命运。巧拙:聪明和笨拙,形容才能。何如:怎么样,有何区别。抚俗:治理民众,管理社会。仁感:仁爱感动人心。临民:统治、治理百姓。教敷:教化普及。高明:高尚且明智。归辅:归附、辅助。德:美德。建立:创立、设立。纪功书:记载功绩的书籍。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赵炅所作,名为《缘识》。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理想君子的诗歌,全诗通过对比和对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与治国之道的思考。
“谦逊明然得,滋章道理疏。”开篇即描绘了一位具有谦逊美德的人物形象,他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都体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力量。这里的“谦逊”指的是不骄不躁,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滋章”则是对道理的阐述,表明了他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得原本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荣枯皆定分,巧拙亦何如。”这两句诗强调了命运与能力的平衡,无论是在荣耀还是在困顿中,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和角色。而对于才能高低,也是自然而然,不可强求。这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接受天命的心态。
“抚俗从仁感,临民用教敷。”这里描写的是理想君子在治理百姓时的行为。他以仁心对待民众,让人民感到温暖和安慰。同时,他也会施教于民,但这种教育是宽松而非强制的,使得百姓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
“高明归辅德,建立纪功书。”最后两句诗表达了理想君子在政治上的追求。他拥有高远的见识和深厚的道德修养,这些都成为他治国安邦的根本。同时,他还会记载自己的功绩,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作为后世的借鉴。
总体来说,赵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君子形象的赞美和追求,以及对于治国理政之道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