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形式:七言律诗押[庚]韵翻译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虚幻之人所产生悲哀欢乐又是什么感情呢?注释
槿: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嫌身:嫌弃自己。漫:随便。厌生:厌弃人生。鉴赏
这是一首颇具禅理的诗,通过对泰山之坚固与松树之长寿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物极必反的哲学思考。诗人借颜子和老彭的典故,提醒人们不应贪图永恒,也不应过度沉迷于现世的荣华富贵。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这两句以泰山之坚固比喻人的品德,警示我们即便是像泰山一样坚不可摧的事物,也有可能在细微之处出现缺陷。而颜回(颜子)不羡慕长寿的老彭,则强调了对生命长度的超然态度。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松树虽千年仍会腐朽,而小小的槿花却能在短暂的一天内绽放它的光彩。这两句诗表达了自然界中生长与衰败并存的哲理。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这两句劝导人们不必过度哀伤生命的短暂,也不应因为生活中的烦恼而厌弃生命。这是对待命态度的一种平和之见。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生与死都视为一种幻觉,而哀乐之情,又岂是一场梦幻中的情感纠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借用古代圣贤的故事,引导读者从更高的层面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以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