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水尽千崖枯,迥太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形式:古风翻译
树叶凋零,江河干涸,千座山崖显得荒凉枯寂,我在此刻看到了真实的自我。独自坐着,对着灯火翻阅韦编(古书名,此处泛指书籍),深夜高歌,雪花压顶,屋舍静谧。地炉中燃着旺火,茶鼎煮沸,这是读书人最享受的时刻。何处能寻得读书的乐趣?只有那几朵梅花,仿佛天地间的灵心。注释
木落:落叶。水尽:江河干涸。千崖:千座山崖。迥:迥然,不同。太吾:此处指诗人自己。真吾:真实的自我。韦编:古代书籍的编绳,代指书籍。灯动壁:灯火摇曳照壁。高歌:大声唱歌。雪压庐:雪花堆积在屋顶。地炉:烧柴的地炉。茶鼎:煮茶的鼎。烹活火:烧旺火。读书者:读书之人。数点梅花:几点梅花装饰。天地心:天地之间的灵性或心意。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读书的乐趣,以季节景象和生活细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宁静而深沉的心境。首句“木落水尽千崖枯”形象地刻画了冬季的萧瑟,暗示读书人面对自然变化的淡然心境。接着,“迥太吾亦见真吾”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自我反思,达到内心深处的真实与纯粹。
“坐对韦编灯动壁”描绘了夜晚读书的情景,灯光摇曳,映照着书卷,显示出读书人的专注与投入。“高歌夜半雪压庐”则以豪放的歌声和大雪的环境,烘托出读书带来的精神振奋和忘我境界。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写出了读书人享受的简单生活乐趣,炉火炽热,茶香四溢,这种清静与温暖正是读书人追求的精神世界。
最后,“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以梅花的孤傲和坚韧象征读书人的品格,读书的乐趣不在外物,而在内心的感悟和天地之间的广阔胸怀,点明了诗的主题——读书的真正乐趣在于提升自我,体悟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冬日读书为线索,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读书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满足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