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和人民的苦难。"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两句表明外族入侵,鲜卑人进入洛阳城,胡儿(指鲜卑族的孩子)手持长矛在皇宫中巡视,这是对汉族统治中心的直接挑战和破坏。"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则形象地描述了朝廷君主被迫求和、官员们像牲口一般四处逃窜的情景,展现出一种颠覆与无序的状态。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这两句则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描述了战乱中民众的恐慌。紫陌指的是皇宫周围的道路,旌幡是军队用的旗帜,这里暗示着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每个家庭,即使是鸡犬也不得不惊慌逃窜。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这两句传达了战乱中女性的无助和悲惨。妇女被迫跟随军队四处流离失所,即便是在亲人面前的死亡也不得不强忍悲痛。
最后两句"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表明了地方诸侯各自为政,没有人能带兵前来保护君主,这是对中央集权崩溃的描述。"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则揭示了一种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即使是在战乱中,北方的人们逃到南方后,南方的人们仍然能够保持着对晋朝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景象的生动描述,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以及民族融合等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