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
渚蒲披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
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
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
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
岂知白梃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人在严寒的冬日捕鱼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渔人的辛勤劳作以及对待捕获之物的态度。"天寒水落鱼在泥"一句直接描绘出一个冰冷的季节背景,水面下降,鱼儿困于泥中,渔人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捕捞到它们。
"短钩画水如耕犁"则通过对比,将渔人的捕鱼动作与农夫耕地的辛劳相提并论,强调了渔业的艰辛。紧接着"渚蒲披折藻荇乱"一句,以渚蒲、藻荇这些水生植物来形容水中的混乱场景,渔人的捕鱼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更显得不易。
"此意岂复遗鳅鲵"表达了渔人对待捕获的鱼类态度,不是漫无目的地捕捞,而是有选择性地只捕捉特定的对象。"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则透露出渔人的专业技巧和耐心,即便是在偶尔的动作中,也能展现出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熟练与尊重。
"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渔人捕鱼时水中的激烈场面,一旦有鱼被钩住,其它的鱼类都会因为惊吓而四处逃窜。
最后两句"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梃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则表现了渔人的专业与敬业,他们对待捕获的鱼类就像对待幼小的鸟雏一样小心翼翼。而渔人插着长竿,在冠笠下惊起的鹈鹕,象征着他们的辛劳和技艺。末尾两句则揭示了渔人的捕鱼过程中水波纷扰,以及最终渔获可能不多的情形。
整首诗通过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渔人在严寒季节的辛勤劳作和专业技艺,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苏轼对于这份工作的深刻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