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形式:古风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赠给友人元稹的,表达了诗人对深厚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全诗通过一系列的反问和比喻,强调了真正的情谊不因时间而变,不为外界的考验所动摇。
开篇“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表明诗人已经离开故乡,七年漂泊于长安。接着“我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点出了诗人在这漫长岁月中唯一珍贵的友情是与元稹之间的,通过这个情感的确立,诗人认识到真正的交谊之难能可贵。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两句,借用自然景物,比喻世间万物都可能受到时光和环境的影响,但真正的情谊却如同不受岁月侵蚀的小草,或是即使在平静的水面也会有细微的波动。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表达了诗人与元稹之间情谊的独特与坚定,即便是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也绝不会改变初心和诺言。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进一步通过两种景象,说明真正的情谊如同古井之水清澈而不起波澜,或是秋天的竹竿坚韧有节,不随外界变化而改变。
接下来的“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则描绘了诗人与元稹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情景,无论是在花开的季节骑马漫游,或是雪天里举杯畅饮,都充满了快乐和友谊。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表达了两人之间不需华丽的仪式或礼物,只要心意相通,就足以成为永恒的情谊。
末尾的“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则表明诗人与元稹之间的情谊超越了功名利禄,不是因为共同考试或共事而结合,而是出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这种情谊深植于心之所向,无需外在证明。